“图像民族志——庄学本摄影展”开幕 |
撰稿:胡小妹 2015-10-17 08:07:00
|
2015年10月17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图像民族志——庄学本摄影展”于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一层大厅开幕。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作为一个集收藏、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服饰精品一万多件。这些精美而古朴的服饰中不乏东方文化之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博物馆通过各种类型的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服饰资源,让教师及学生了解传统服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以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及价值内涵,为寻求具有中国风格与时代精神的当代服饰设计道路奠定基础。
研究中国各民族服装,经常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拥有大量的服饰实物,但由于时间久远,对其来源、用途、穿戴搭配方法、服饰的等级、纹样的含义等相关信息往往难以厘清断定。所以在占有丰富的服装实物资料的同时,也需要汇集尽可能多的图像与文字资料,才能使得服饰研究在一个更为广博、更为准确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中展开,但早期的图像资料极为稀缺,就近代民族服饰而言,与服饰相关的老照片虽然也散见于中外各类摄影集中,但专题性的服饰照片则很少发现。我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一直重视与服饰相关的图文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馆内收藏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老照片千余张,其中最重要的图片收藏为庄学本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羌、戎、彝三个民族的照片,共计六百四十二张,该影集征集自庄学本的学生赵姓先生,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极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庄学本与嶺光电土司合影
庄学本是上世纪初中国最重要的人类学摄影大师,在一九三四至一九四二年间,庄学本深入川、甘、青、滇等民族地区,对羌、藏、彝、土、东乡、蒙古、保安、纳西等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宗教、服饰、物产以及地理环境进行人类学考察,留下了数十万字的考察报告、日记及三千余幅照片。不同于普通的旅游风情照片,该照片采用人类学方法对服饰、日常、宗教、地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拍摄,这些照片资料不仅具有极高的人类学价值,同时又是卓越的艺术作品,其成就之高足以让庄学本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大师之林。
戎族什谷屯的贵族少女吹口弦
戎族合影
老照片作为一种视觉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生活变迁、风貌更新,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在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服饰藏品的过程中,具有明确少数民族特征的老照片的研究价值愈发凸显,深入挖掘老照片这一珍贵文化资源用于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大凉山彝女便装及其刺绣
彝族凉山中的新娘
为了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及普通群众了解上世纪初期羌、戎、彝三个民族的服饰及冠婚丧祭等日常生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在一年一度的“科学·时尚·艺术”周举办“图像民族志——庄学本摄影展”。通过展览,共同开启尘封的历史瞬间,挖掘定格瞬间背后的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与价值。
九子屯的羌女和羊羔
羌族水塘寨端公诵经
展览内容除了展出精选二百余张老照片,还将展出我馆所藏羌、藏、彝三个民族的部分服饰实物,辅以简要说明,以供观众比对研究。
羌族羊皮坎肩
彝族白色土布镶蓝色盘长纹女袄(正视图)
彝族白色土布镶蓝色盘长纹女袄(背视图)
黑色斜纹布女藏袍
为了让学者和观众们更为详实地分享馆藏资料,展览同步推出了《图像民族志——庄学本摄影集》,此摄影集按照羌、戎、彝三个民族分类选编,由三联书店发行。每个民族分服饰、宗教、日常及地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的图片名称及图注尽量引自庄学本原始资料,这些文字主要来源于《羌戎考察记》(庄学本著)、《西康夷族调查报告》(庄学本著)、《西康影展图说》等资料。部分图片的甄别参考《庄学本全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本书尽可能客观地再现庄学本考察报告及图片的原貌,以资学者研究或引用。相信这些照片及相关文字史料的出版有助于少数民族服饰历史及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也会为当代中国服饰设计民族化研究提供一份难得的史料与线索。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向伟大的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致敬。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17日至2015年10月25日。 展览地点: 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一层大厅和图书馆一层大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