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们奔赴北京,开始他们求学的漫漫长路。民族服饰博物馆依托北京服装学院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吸引着有着各种专业背景的优秀学子来到这里开始他们的征程。他们怀揣对民族服饰艺术的满腔热情投入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个大家庭,希望他们的心在这里沉淀,梦在这里起航!
贺阳教授与全体新生合影
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贺阳教授在此表达了对于新学子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
学习就是生活
——贺阳馆长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要对既有知识有所创新,无论你的创新是哪方面的,或大、或小,都应该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想法。
从接受知识到对知识有所贡献,是说你的研究的主题和设计作品应该有所创新,创新不是指从来没有过的东西,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创新是发现事物间的相似性,把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相似可以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不再是等着老师来教你,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去寻找开启自己的方式,导师会鼓励你的想像和发现,因为一切创造性的行为都离不开想像,想像意味着改变事物呈现于我们心中的常态,因此它成为创新的发轫。没有一种心理机制比想像更能自我深化,更能触发事物的本质。爱因斯坦说:“想像比认识更重要”。
导师就像船长,以可操作的路径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不时地把握方向,不让你偏离目标。教学不是单向的灌输,师生之间应该有来有往,是互相激发的互动关系,是所谓教学相长。深奥的提问,可以激发老师更深邃的思考,高妙的点拨,会在学生心中埋下觉悟的契机,假以时日,昔日小小的蛹儿便会化作彩蝶。教与学,其中有机锋。
将所有能量落在一个关注的焦点上,而不再是漫无目标,把你的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上来。我们常夸赞成功者“工作就是生活”的状态,其实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工作与生活成为一个整体。对于研究生而言,这一阶段你的“学习”就是你的“生活”,你投入的力度、专注的程度,或多或少会影响你往后的人生。
选对一个适合你的研究方向是成功的关键,必须带着问题来研究,才会激发兴趣,逐渐找到研究问题的方法。
选题要尽早,你要在一开始就花时间不断地跟导师商量,寻找一个有价值、有意义、可延展、可操控、可经营、不太大的课题。多与导师交流,这是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快捷方法。选对研究主题,你所有的训练与努力才有价值。过于庞大的选题,会花掉你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得到的东西很少。与其建构自己不能独立建构的庞大主题,不如解决一个具体的有价值的小问题。参与到老师正在研究的课题项目中去,学习其中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是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一种方法。只有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你才能辨别摆在你面前的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资源,你每天的生活才会摆脱研究生常有的、日复一日的懒散与无所作为。
最终你需要完成的是一部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述清楚、言之有物的论文,文笔一定宁可质朴,不要花俏,把话说清楚是一种功夫。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会使你的写作与思考保持一致,并在最终的写作中升华你的思考。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很有限:有限的生活经历,有限的教育范围,有限的性格特征,有限的交际圈子,有限的趣味倾向……都会成为强大的自我限制,阅读是打破这一限制的良方之一。大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得资讯和体验,使心态自由、开放;书中的新体验、新认识会激发新的比较活动,许多鲜活的思想火花,一经放大,便会现出令人瞩目的光芒。
老师开的书目要仔细阅读,写读书笔记,同时试着就某个主题写些小短文,循序渐进,慢慢才会有思路、有方法,才能写长文章。书目中最重要的基本书要多读几遍,那是形成你知识体系的主干和支撑。
无论是做设计或写论文,要从低处着手,站在高处思考,只有整体关系清楚了,才有可能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不然会整天忙碌抓瞎,无所适从。
珍惜这段时间。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或最后的写作就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因为以后很难再如此单纯地、长时间地对一个专题反复耕耘。
你们可以读一读费孝通先生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是1938年费孝通先生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以此论文,费孝通获得了国际应用人类学会1980年度马林诺夫斯基荣誉奖以及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1981年度奖章,费孝通先生在28岁写成的《江村经济》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跨越了时代与国界,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至今仍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学著作。读这篇著作,你们可以习得田野考察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独立思考的观点与知识分子的良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做好的,许多事情都是逼出来的,你如果对自己下不了狠手,那就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要急功近利、怕吃苦,见过很多聪慧的学生,耍点小聪明就能把功课对付过去,但最终却一无所成。学问的事情还是笨一点、木讷一点好,希望你们像诚实的农民对待土地那样,本分认真地对待学问、敬畏学问以及有学问的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收获才会不期而至。
老生寄语
2014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在职研究生刘育红:
欢迎这么多年轻的新面孔。两年半的学习生活说起来不算短,其实过起来很快,尤其是一年级,希望各位新同学入学伊始就要有紧迫感,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我建议大家在完成各门基础课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多接触博物馆藏品,不放过任何一次实践的机会,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二年级一开学就要面临论文开题,这样才不至于到时措手不及,脑袋空空。现在写论文已经不可能有冷门课题了,多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提炼和深化,博物馆的藏品是难能可贵、得天独厚的资源,蕴藏着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是传承与创新永不枯竭的源泉,希望大家懂得珍惜,把握好手中的机会。
2016级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创新研究方向博士生李昕:
这一年,我既是毕了业的老生,又是刚入学的新生。
作为老生,回想硕士期间的三年,我认为,首先自身必须非常努力,安排好研一时满满的课程,还要规划好研二之后没有课的时间,避免“放羊”。同时,与导师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他是要“导”着你三年的人。多找你的导师“唠唠嗑”,你的研究方向和设计灵感就可能从中迸发,有时还能收获不少生活的智慧;多把你内心好奇、疑惑与导师交流,一次随意谈话也可能激发出导师的新思路,一场新的探索很可能就此开始。愿我的学弟学妹们在新的研究生时光里得以施展才华,有所收获。
而作为一名新入学的博士生,我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沉下心来继续我所热爱的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工作,并在传统民族服饰元素设计创新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需要更加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懈怠,不负接下来这宝贵的三年,在民族服饰博物馆的沃土里继续茁壮成长。
2014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研究生周成飞:
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学生生涯到了快要告别的时刻。研究生期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所收获。
我很荣幸自己以及学弟学妹们离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个平台这么近,可以面对面、甚至是“零距离”地赏析、研究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民族服饰。尽管展柜中的衣服大多时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但随着博物馆数据库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有与它们“亲密接触”的时刻。
加入博物馆的讲解团队是能够接触它们的最有效途径,这里同样没有捷径可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无论是少数民族艺术方向还是设计创新方向,博物馆的资源可以帮你答疑解惑,更可以让你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大家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透彻!
新生风采
喧闹、忙碌、疲惫、憧憬……研究生的生活开始了。从报到到收拾宿舍再到开会、体检等等,似乎与四年前初入大学相差无几,却又那么的不同:不再依赖父母的陪伴,不再伤春悲秋仿佛被这个世界抛弃,不再茫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在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的同时,不仅仅心智更加成熟,而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成长。——何巧梅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在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是亲人、是伙伴、是战友。新的开始,让我们同心协力、全力以赴!——胡诵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学生活已结束,研究生是一段新的征程,开学之际,有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但不论怎样,每一天都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用一点一滴的努力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也希望自己在这短暂而宝贵的两年半中积极进取,学以致用,同时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张甜(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曾经的我们,年少轻狂,兴趣至上。然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入学教育告诉现在的我们:责任重于兴趣!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说的每句话,写的每个字,做的每件事负责,还要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念负责。这让我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追逐一朵美丽的浪花直到天涯,彼此成就,不留遗憾!——夏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踏入北服校门,崭新的研究生生活就此开启。在这里,我又有了新的夯实专业知识的机会。我将把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变成我所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对民族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希望未来能在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个大家庭中,与大家一起为梦想拼搏。——李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未来。希望在众多新里,能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在学业研究上能有一个新高度,业更专,专更精 ;在民族文化研究上能有一个新层次,精益勉,勉益勤;在生活领域上能有一个新品味,质求高,高求稳;预盼以后的路,繁花似锦,日日更新。——杜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时间如流水,还记得去年每天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初试结束后的失落,成绩出来时的激动,等待复试结果的忐忑不安……转眼间,已经踏入研究生的生活,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新的自己。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自己能坚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每份工作,并主动学习,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能够学有所成。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刘叶宁(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方向)
关于樱花街的梦想从高中开始,到现今得以实现。可能是源于对北京的向往,也可能是对衣服纯粹的喜欢。心思很单纯,想要学做衣服,想当个裁缝,想用布料来造我的梦。——马浩崴(服装设计与创新方向)
我觉得服装是艺术最好的载体,它承载了实用和美观的所有属性。服装设计就是对美的一种理解和解读,在服装设计的路上,书读了很多年,求知的道路走了1%。——秦嘉伟(服装设计与创新方向)
用了“洪荒之力”踏上人生新的阶段,我继续走着我最喜欢的服装设计之路。我要把它做好,并做到极致。——杨岳(服装设计与创新方向)
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京服装学院,随着这些天来的新生入学教育,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去完成的很多事情。作为研究生应该去主动地自我培养,更加自律,主动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老师、同学、学长、学姐沟通,在沟通中提升自己。仔细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新进行合理的结合与应用。给自己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希望在两年半以后过完这段研究生生涯的时候,回忆起现在,能够无怨无悔。 —— 刘柳(服装设计与创新方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厚积薄发,志在必得。未来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