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小分队暑期田野考察之路

张甜    2017-09-05 21:54:02


2017年7月13日,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胡小妹和翟文峰两位老师带领两名学生组成的博物馆小分队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美丽的云南,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少数民族服饰田野考察之路。


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正确穿着方式,主要考察地点一是规模较大较权威的博物馆,包括云南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二是当地还保存有手工制作的精美传统服饰的人家。先后到达云南的昆明市、丘北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及各县下辖村镇,以及广西的那坡县和南宁市。主要考察方式有拍摄、采访、试穿、测量等,详细地记录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的穿着方式和制作工艺,包括苗族、壮族、彝族、瑶族的服饰及织锦、蜡染、刺绣等工艺。



“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馆”项廷强馆长为我们解说文化馆展品,包括苗族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祭祀文化和服饰纺织等。并与项馆长及其儿子探讨分享关于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保护等话题的经验方法,获得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项馆长的爱人张朝兰女士为我们演示织布机的使用方法和十字挑花、倒三针刺绣工艺。试穿了多套馆内苗族服饰,拍摄了大量服饰细节、穿着方式、制作工艺相关影像资料。



深入原始部落村,对白彝不同年龄、性别服装特征的穿着和纹样寓意进行拍摄记录和采访交流。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丰富精美,但随着时间流逝,纹样寓意大部分模糊不清,非遗传承人陆孝宗先生为我们详细解释了白彝盛装的纹样寓意及民俗相关文化传说,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信息。




走访寨子时偶遇彝族老奶奶及其孙女在画蜡,所有图案均由一根竹签蘸蜡绘制完成。




受邀参加壮族老奶奶寿宴,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淳朴,并且实际操作了织布机,学习了壮锦的织造方法。




认真拍摄服饰穿着照片及纹样细节,并测量记录服饰尺寸和结构,尽可能得到详细准确的信息资料。




蓝靛瑶李美英女士为女儿黄玉仙穿着打扮的婚礼盛装的装饰复杂精美,佩戴完毕需一个小时,详细的拍摄记录为后续研究的真实可靠提供了保障。



带队老师:胡小妹,翟文峰

团队成员:何巧梅,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