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研究与素材库建设www.biftmuseum.com

撰稿:胡小妹    2018-02-28 11:03:35


新学期伊始,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亦拉开序幕。对于我们而言每一个新学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回顾过往继而向远方前行,以期在我们热爱的民族服饰领域可以泅渡至诗意的彼岸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站首页

在刚刚结束的寒假期间,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廖青教授、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设计之都建设领域重大项目结项答辩会。民族服饰博物馆团队对课题一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研究与素材库建设进行结项答辩。

项目课题组答辩现场

答辩会上,贺阳馆长从课题目标和解决问题、课题完成的所有内容、组织与实施的方法、所取成果与效益等八个方面阐释了团队实施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及实现民族服饰素材库建设的创新性路径。最后,贺阳馆长表达了团队将以长期地不懈努力,通过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研究的科学框架,使其成为传统中国服饰文化与社会创新的桥梁及民族服饰文化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课题组负责人贺阳教授讲述素材库的创建

现场七位专家在听取汇报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团队的工作内容和取得的社会成果予以全面认可,评价表示课题组多渠道开展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利用设计大赛、时装周展示、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的途径,为挖掘、整理、研究、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课题组的成果材料

项目答辩的圆满成功与结束,预示着民族服饰素材库建设即将踏上另一个新的征程。一方面,作为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馆藏品高清图片拍摄、藏品信息的采集、测量、整理和专题研究,并上传更新素材库的工作,将依旧有计划、有步骤地永恒持续。另一方面,通过素材库平台,加强对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推广将成为我们新征程中的一项要务,我们以期通过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及展览,促进与提升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教育与价值导向,向世界展示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及文化艺术的发展。

讲座海报

基于上述,在项目成功答辩的第二天,民族服饰博物馆教师胡小妹受邀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文化遗产论坛系列讲座,主讲从田野到博物馆——民族服饰素材库的创建之旅主题,讲座以民族服饰博物馆素材库网站构建的逻辑为前提,探讨民族服饰研究的方法,结合田野考察的研究路径,为听众讲述一个个关于民族服饰博物馆素材库创建背后的故事。

讲座现场

讲座引发诸多共鸣与思考,来自各个领域、热爱民族服饰的听众既表达了他们对民族服饰博物馆素材库建设团队的钦佩和感动之情,也表示了期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如我们一般享受、沉浸于民族服饰的研究与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讲座现场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简述民族服饰素材库的构建思路与创新之处,以及素材库网站的重点板块介绍,以期让大家更为直观地了解和便捷地使用素材库网站。另外,为了便于用户搜索,我馆于课题项目期特别申请了独立域名,网址为:www.biftmuseum.com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站首页

虽然课题项目期为两年,但算上前期的基础筹备与研发设计工作,对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素材库进行全面构建,已历时近四年的时间。民族服饰博物馆研究团队对馆藏的汉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纳西族、满族、侗族、瑶族、黎族等36个民族中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服饰进行归类梳理,搜索文献资料进行比对考证。从民族、地域、风俗、服饰、材质、工艺、色彩、纹样、结构、穿着方式等方面展开传统民族服饰多角度深入的研究与展示。结合中国造物思想和手艺人的智慧,以图像、文字、视频、论文、微信、讲座、展览、设计创新等方式,充实、完善数材库的内容,满足大众需求,并将素材库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本素材库具有区别于其他网站和素材库的独特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重证据-实验考古研究方法

民族服饰素材库的建构以设计应用为导向,以博物馆馆藏及民间收藏为研究对象,依托馆藏和高校学术资源,将研究纳入课程教学实践,采用多重证据法、实验考古学、实物研究田野考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史论物、以物证史,结合人工测量与超景深三维显微镜采集数据,将馆内藏品测量数据与田野考察所得信息进行比较、印证研究,对知识进行系统、专业的分类,串联知识体系。

测量研究古代织物

田野考察与记录

民族服饰博物馆教师带领本科、硕士与博士以传统服饰的材料、形制、结构、图案、色彩、工艺、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学术探讨和研究。结合博物馆藏品实物的信息采集与田野考察,通过对传统服饰近距离的接触和服饰结构复制,以及在传统手工艺的实践中,让学生们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课题研究联合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国内一流文博机构, 设立实践基地,特聘名师指导研究。

社科院王亚蓉老师指导研究

故宫博物馆院专家指导藏品研究与鉴定

超高清图片-显微拍摄设备

为了实现更为高清的画面品质,我们在进行传统服饰文化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时使用高清数字后背图片拍摄设备及全新的徕卡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检测设备,进行实物照片拍摄及织物纤维微距采集。高清数码后背单反相机对每一件藏品的正、背、细节及多角度进行图片采集,使得上传素材库的藏品照片具备高质量的色彩还原度和分辨率。显微镜有1000万像素高分辨率摄像头,可实现45-600倍的高清图像放大效果显示。服饰装饰细节手法、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造方式也清晰可辨。

拍摄前平整民族服饰

摄影师实物照片拍摄现场

研究成员进行织物纤维微距采集

极简-垂直美学界面设计

素材库网站的界面设计特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杭海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主持设计。网站界面采用极简设计与垂直管理方法,以突出服饰信息和增强浏览体验为核心目标,以极简主义美学表现界面视觉,去掉多余装饰与冗余信息、使用同一种不同字号大小的无衬线字体,页面背景色彩采用不同色阶的灰白组合,以突出民族服饰绚丽的色彩,直观展示藏品,便于用户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在结构功能方面,强调简化与垂直。整体结构层级分明,逻辑构架清晰,强化藏品信息的直接快速的获取。


不间断升级-优化网站技术

为使民族服饰素材库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实现素材库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与互联网相结合,团队对素材库平台进行阶段性全面升级与优化。民族服饰素材库使用LNMP的开发及运行环境,使本素材库成为一个高效、扩展性强的网站服务系。手机端HTML5软件采用开放式技术,虽然重新设计绘制了素材库网站移动端,但数据与电脑端网站可实现完全同步更新。


重点板块民族服饰介绍

民族服饰板块

点开一个民族,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所有藏品,细分为全部、衣、裤、裙、鞋、帽、配饰、其他八个栏目。

点开每一件具体的藏品,第一个界面左边有藏品的正面图,图的下方有可滑动选择的几十张该藏品的各种图片,任意点开一张图片可到下一级的单独图片页面,再点击可放大图片和下载。在藏品图的右边,设计了三个信息分类:基本属性、藏品信息、材质工艺的介绍:

藏品的正面图示意

a.基本属性:包括民族、年代、类型、尺寸、藏品编号、保存状况、 完整程度,了解服饰的基本信息。

藏品的背面图示意

b.藏品信息:对服饰藏品进行全面地描述,有民族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层面的介绍,也有服饰的造型结构、面料织物、工艺手法、色彩纹样、寓意、品类等信息的描述,并在研究中不断增加和改进内容。

藏品的材质工艺图示意

c.材质工艺:对藏品的材质属性、工艺特征、装饰工艺和手法、色彩纹样、寓意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下面另设关联特性,将服饰藏品中涉及的所有材质面料和装饰工艺链接到相关的板块,可跳转到相同材质工艺的界面,查看同类材质工艺更多不一样的表现手段和形式。展示传统手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设计的灵感源泉。

每一件藏品所展示内容,展示顺序为藏品的正面图、背面图、纹样细节图、材质细节图、结构细节图、显微镜图、服装结构图、实际穿着图。每个图片点开后有单独的图片显示页面,点击可放大图片,可下载高清大图。

纹样和装饰工艺细节图片展示示意

纹样和装饰工艺细节图片展示:装饰纹样和装饰工艺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识别符号,也是最多样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是素材库最有特色的部分,我们在平台上展示了装饰纹样的各角度和典型细节的多幅图片。信息分类中的材质工艺栏目有该藏品的所有装饰工艺的文字介绍,通过点击下方的工艺名词,如:打籽绣盘金绣三蓝绣拼布破丝绣枫香染等,可以连接到素材库材质工艺板块中工艺里所有相同装饰工艺的藏品。

材质细节图片展示示意

材质细节图片展示:民族传统的织物材质花样繁多,种类丰富,很多精致有特点的织物品种现在已经做不出来了,做设计想找到好一点的面料只能想到进口面料,而民族传统中所展示的丰富多彩的面料就是丰富的基因库,通过我们素材库的介绍和展示,希望能给设计师和行业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分类中的材质工艺栏目有该藏品的所有材质的文字介绍,通过点击下方的工艺名词,如:提花绸火草布暗花缎棉布亮布漳缎等,可以连接到素材库素材库材质工艺板块中材质里所有相同材质的藏品。

显微镜采集大图示意

显微镜采集大图:织物的材质、纹理、色彩、织染绣的工艺细节等,放大最典型的细节部分,展示藏品的微观结构。以科技的手段、新的视角提供给受众另一种维度的读解和视角感受,为研究和了解服装提供新途径。服饰装饰细节手法、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造方式也清晰可辨,有利于高校教学研究和服务纺织企业了解传统织造工艺,因为优秀的中国传统织物绫、罗、绸、缎、绮、纱、绢、锦、绒等都是祖先的传承,有渊源,是设计创新的基因库。放大的细节,为设计创新、修复和影视行业也提供了清晰准确、能进行模仿和复制的信息资源。

结构款式图示意

结构款式图:结构是服饰最重要的部分,是民族识别的根本。即使各民族之间装饰纹样有很多的相互影响,但服装的结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通过服装尺寸测量和研究,精准、仔细地描绘服饰的正背面的裁剪结构勾线图,帮助研究者清晰掌握服饰的剪裁结构。


服饰穿着照片展示示意

服饰穿着照片展示:通过文献、各类老照片网站、田野考察等途径,找到着装照片,了解服饰文化的穿着效果和场所。着装效果是服饰整体关系不可或缺的内容。

重点板块材质工艺内容介绍

材质工艺板块下设介绍传统服饰所用材料和工艺两个板块。材质工艺条目共计91项内容。

材质工艺板块

材质条目下有提花绸火草布暗花缎棉布亮布漳缎44项中国传统民族纺织材料的详细图文介绍。工艺条目下有打籽绣盘金绣三蓝绣拼布破丝绣枫香染蜡染扎染挑花纳纱47项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详细图文介绍。材质工艺每一条目都与民族服饰栏目下具体服饰的工艺材质图片相互链接,互为引证,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服饰材质及制作技艺。每一项工艺和材质都有名称释义,集合了素材库相同材质和工艺的全部藏品,点开一项具体的工艺和材质,可以看到所有的藏品,展示了藏品工艺材质多样性与独特性,是研究和了解民族传统服饰材质和工艺的有效资源。团队还将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增加新的内容。

材质工艺板块中三蓝绣栏目


重点板块图像视频内容介绍

图像视频板块下设庄学本老照片采风纪实视频四个栏目。

庄学本栏目中展示了摄影大师庄学本上世纪初以人类学的方式拍摄的大量西南民族服饰的照片,照片内容涉及地理环境、宗教、民俗、服饰等内容,是研究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源。

图像视频板块中庄学本栏目

老照片栏目照片大部分精选自上个世纪拍摄的传世照片,是研究近现代服饰的重要图像资源。

图像视频板块中老照片栏目

采风纪实部分是团队成员带领研究生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和各个博物馆采集的各民族的服饰、穿着示意和技艺的资源信息。采风纪实,走进村寨探访老人,听她们口述历史,讲服饰的故事,记录服饰每一道制作工序和穿着的过程,拍摄影像视频,上传素材库,内容充实可信。很可惜的是走访的很多地方,传统制衣的技艺正在消亡,因为年轻人不愿穿着,也不会去学习各种手工技艺,只有眼睛和体力不错的老人还在利用闲暇时间为自己或女儿做一些传统服饰。

视频栏目主要为聘请专家讲座的录像和田野考察时拍摄的服饰技艺和服装穿着过程的动态影像资料,生动详实,丰富了素材库的内容。

图像视频板块中采风纪实栏目

民族服饰素材库的整体构架基于师生研究的需求,又服务于教学研究的实际,将各板块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多角度了解藏品的系统性架构,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专业的支持。采取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细致地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请教专家、实物测量、信息采集、考证、田野考察等多方面工作,实现对服饰文化的系统性梳理,团队成员带领研究生完成的每一件藏品上传与展示,都是一项繁复的、艰难的研究整理工作。希望我们的付出能服务于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专业人员的研究需求,向公众传达民族服饰文化的精神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