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籽绣是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针法,又叫“结籽”、“圈子针”、“玉绣”。打籽绣最早见于战国,汉以后较为普遍,在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服饰中被广泛采用。打籽绣是一种由绣地起针之后,绣线在针尖上绕圈,用手指按住线圈,然后落针拉紧绣线固定,形成环状小结,以籽状小点组构纹样的绣法。打籽绣的针法变化形式多至几十种,打籽可分为空心籽和蝌蚪籽,由每次在针尖绕线的圈数和松紧决定籽的大小和形态;侗族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绣法,在绕针打籽之后,落针位置拉开一点距离,就成了富有特色的“拉尾打籽”;另外一种“绕针绣”与一般打籽绣同理,绣线在针上缠绕多圈再落针,形成有长度的绕条,常被用来表现花蕊。 打籽绣要求在同一幅绣品上每个打出的籽外观形态和大小一致,籽与籽的排列均匀有序,色彩自然过渡,完成一件打籽绣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打籽绣构图技法上有“满地”、“露地”之分,当以打籽绣作为主要针法铺满整个图案时,通常会辅以盘金绣或绞线绣来表现外轮廓。打籽绣的优点是坚固耐磨,立体感强,并且因为富于肌理感,常被用来表现物象形态的质感和花蕊,也可独立刺绣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 查看更多》